我國自古就有土地公的崇拜,土地公乃民間信仰普遍的神之一,土地公屬於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,是具有福德的善鬼神,凡有漢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公的情景。在傳統文化中,祭祀土地公即祭祀大地,現代則偏向於祈福、求財、保平安、保農業收成之意。
傳說土地公為周朝一位官吏張福德,生於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,自小聰穎至孝,三十六歲時,官朝廷總稅官,為官廉正,勤政愛民,至周穆王三年辭世,享年一百零二歲,有一貧戶以四大石圍成石屋奉祀,不久,由貧轉富,百姓咸信神恩保佑,乃合資建廟並塑金身膜拜,取其名而尊為「福德正神」,故生意人常祀之,以求生意發展。
閩南人則認為,土地公可以保佑農業收成,也可以保佑生意人經商順利,旅客旅途平安,甚至還保護墳墓,不受邪魔的侵擾。土地公是功能性極強的神明。一般說法,土地公為地方之守護神祇,為鄉里之神,也有財神的性質。
車城 原名「龜壁灣」,位於海口與恆春之間,有兩處非常有名,一是四重溪溫泉,另一處就是全台最大的土地公廟-【福安宮】,廟前一對大型石獅 身高與身長均9尺2寸、臺座高達7尺8寸,為全臺數一數二的純石雕石獅,廟內還有一座聞名全省的金爐-神明數鈔機,將金紙置放手中靠近爐口,就看那金紙一張張的自動的飛進金爐內,直到飛完為止。
福安宮正殿奉祀主神福德神,受過哪位皇帝褒封,所以戴宰相帽,穿龍袍呢?
據說清乾隆五十三年(一七八八年),林爽文之亂,莊大田逃匿于瑯橋之尖山「大哥洞」一帶以反,當時欽差大臣,嘉勇公福康安率領萬餘眾,駐師車城剿賊,但相峙月餘仍不能破,而官兵又因水土不服,很多人染了疾病而死去,嘉勇公到廟中焚香禱告,請求土地公庇佑。經過幾日,官兵病竟痊癒,於是舉兵伐賊,進攻時狂風豪雨驟起,賊不能敵,終於被擒。嘉勇公感於土地公神威庇佑,此役才得順利破賊,乃呈奏乾隆皇帝受准褒封並賜王冠一頂,龍袍一襲,並勒石乙面藉以酬神思,現今宮內還保存一當時嘉勇公平定時所留下之石碑,正殿奉祀主神土地公,因受乾隆皇帝褒封,所以福安宮的土地公是戴宰相帽,穿龍袍,此尊老土地公已有三百年歷史,是從大陸恭迎來台,為黑面型土地公。而現今鎮殿的土地公,形制非常大,為白面的土地公,面容溫和慈祥,更顯得雍容富貴,神威十足,是全省最為威風的的土地公,也是恆春當地的信仰中心。
↑土地神有許多稱謂包括:土地公、伯公、大伯公、福德正神、福德老爺、土地公公、土地伯公、福德公、土地爺、福德、土公、土地、土伯、土正、社神、社公、社官等。而福安宮鎮殿的土地公,形制非常大,為白面的土地公,面容溫和慈祥,更顯得雍容富貴,神威十足,是全省最為威風的的土地公,也是恆春當地的信仰中心。
↑福安宮廟前一對大型石獅 身高與身長均9尺2寸、臺座高達7尺8寸,為全臺數一數二的純石雕石獅。
音樂引用自http://vlog.xuite.net/play/ZjNJVFJzLTM1OTU3MjIuZmx2